摘要: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较快发展的时期,出现的许多的社会问题就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技巧结合实际去解决。在走访了北京市西城、丰台区的多家不同类型社工机构后,我们发现当下社工人员的很多现状及发展因素很值得思考。虽然目前国家宏观上积极支持社会工作的发展,但在实际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希望通过了解他们实际的工作经历,来探讨目前社工机构的人才发展状况和人才流失问题,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人才 人才流失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社会工作被视为社会发展中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产物,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专业学科体系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伴随着经济、工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复杂化,社会工作的需要也是发展中的需求。新的形势下社会要转型,政府不能提供的社会服务可以由市场提供,但单纯的市场环境是逐利的,社工机构介于既能满足公益又能获得利益之间的非营利组织成为首选,因而其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有力支持。其中,拥有专业技术的社会工作机构和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成为满足社会服务需求的新兴核心力量。
我国的社会工作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现代社会工作毕竟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职业活动,而是西方国家的舶来品,即使是首都的各城区,其社区公共服务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机制不够健全、监管不够规范、服务不够充分、绩效不够明显等。在社会发展的过渡阶段,社工人才的发展理应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通过深度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与流失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在访谈数据基础上,在前人文献的总结下,更为清楚及准确地将人才发展与流失的现状和部分原因进行总结,从而得出相应地对策建议。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social work)的定义起源于英、美,意为提供社会帮助。Richmond在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Richmond也因此被人们誉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于2001年通过社会工作的国际定义认为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社的追寻,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地与环境交流融合。
社会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我国,在80, 90年代左右才逐渐发展起来,本研究借用2009年北京社会建设研究报告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在社会服务与管理领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帮助个人、家庭、社区等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者人才
学者王思斌根据我国社会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将社会工作者界定为: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在组织部文件中,社工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慈善、社区家庭建设、精神卫生与残障康复、犯罪预防矫正、职工就业帮扶、人口计生辅导、禁毒戒毒治疗、矛盾调解、救灾应急处置等多个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
(三)社会工作人才发展
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和行动正在成为流行。2010年中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培养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20年培养3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文件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升为与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相并列的第六支主体人才地位。所以,社会工作人才将在我国未来蓬勃发展。
(四)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是指:在某组织、单位或者领域内,对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或具备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流走到其他组织和领域,或是失去其在该组织和领域内的积极作用的现象。人才流失是人才的一种单向流动,现有的“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一是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学生的转行;二是在职者转岗转行流失。一般认为人才流失是指属于特定组织、群体、地域的专业人才或其他有才能的人,自己离开原有依附或服务的对象,而到了另外的群体。
三、研究分析与反思
(一)社工事务所总体分析
通过调研多家社工机构,我们发现,发展较为完善的社工机构优秀的地方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做良性循环,用服务创造了一个品牌,又用品牌带动了服务;二是潜移默化推动影响力,好单位的社工服务是先服务后要求认可,在慢下来的专业服务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三是有好的外部关系以及政府支持,总干事经验丰富并拥有大量人际关系基础,并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领导廉洁清明踏实负责中,能够抓住机遇并得以发展;四是人员态度坚决,踏实肯干,思维创新,能够坚持一条专业社工的道路,从负责的总干事到一线社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念,众志成城才有大的影响力。
但是,社工机构目前的发展除了上述优秀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政府依赖大,政府购买力度大,存在自我内在动力不足现象;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分工不明确,总干事、中层领导、一线社工部分职责不清;三是人才队伍建设短缺,人才流失,人员不足可能造成资金利用不充分,工作效益不高,制约机构长期发展等等问题。
(二)社会工作人才发展优势
(1)从业动机与职业展望一一社工人才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在访谈的人员中,大部分人明确表示出对社工职业的看好与支持,虽然当下存在一些困难或是迷惑,但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动机决定行动,不同的人对待工作有不同态度,从业动机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工作心态。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回馈社会、服务他人的平台和载体,就不会是一时激动与热情,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持续动力,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质。今后,市场需求的增加与政府购买的减少必然成为趋势,社工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
(2)胜任能力与素质一一职业价值观趋同,沟通应变能力形成
无论是总干事还是一线社工,在谈到胜任素质与能力时,关键词语比较一致,根据被访谈对象的描述,目前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胜任能力包括: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有责任心、有职业认同感;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工作内容要求直接与人交流;良好的专业素养。专业社工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只有人才发展了,职业才能壮大,在社会转型中才越能体现出作用。
(3)工作结果与满意度一一预期基本满意,期待升值空间
本文探究访谈的对象有过半表示对预期基本满意,也有少部分表示不太满意,满意多体现在精神层面的收获与满足,不满意多体现在物质薪酬方面。其中,接近半数人提到了培训等个人成长方式,认为进步会收获并带来更大程度上的满意。成功的社工项目是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不是看养一个老年团队,现有社工人才期待该行业的长足发展。
(三)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的问题
(1)政府依赖大,创新性不足
社工机构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政府购买,而且许多项目都由政府支持,存在自我内在动力不足现象。机构要是想要长足发展,关键还是依靠机构本身与社工人才的充分发挥,目前可以依赖政府的帮助尽快形成机构体制,搭建良好的运行平台,并且迅速成长为专业社工人才团队,能够在政府大量减少预算的情况下自主运营和发展。
(2)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来看部分机构的工作依赖少数领导或专业社工开展工作,中层领导不能完全胜任,基层社工不能完全适应,使得总干事存在“倒打工”现象,这样的运行模式很容易出现问题。对于正在发展的社工人才队伍来说,必须尽快培养管理人员并使其成熟起来。
(3)人才队伍建设短缺,人才流失
人员不足可能造成资金利用不充分,工作效益不高,制约机构长期发展等等问题。但专业人才的短缺也有各方因素,比如说社会环境制约、学校教育问题、学生自我发展等,其中人才流失一部分来源于高校流失。虽然本次访谈中90%的对象是社工专业,但每年众多社工专业毕业生仍流失去了其他行业。
四、发展建议
(一)认同社会工作,从校园做起
形成专业价值观最好的时间就是在学习专业的时候,要让知识能力与思想一同进步。除此之外,还要站在一个“需方”的思考角度,思考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路。社工机构的发展关键是会把脉,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做。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可能有一定盲从心理,要么没想过所以不去做,要么没想好就跟着别人做,这是函须纠正的做法。
(二)创新结合,寻求机遇
社会工作与人力资源的结合是一个新的有价值和挑战的范围。首先社工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从几年前不温不火的状态到如今稳步向前推进,其原因一是社会化时代发展要求与推动,二是源于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三是一些有志之士竞相努力,这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作用的结果。“人和”最主要的是一种平衡关系,但现在的社工人才管理并没有达到这一点,所以其内外部管理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人力资源领域发展需要突破,在社会工作领域可以寻找新机遇和发展方向。
(三)社工委组织发力,找准定位
运行初期,政府可以是引路人,既是买家,又是卖家。发展到一定时期,人才队伍领导社工机构帮助政府做服务,政府是监护人,变成协同发展。一旦形成了良性循环,树立了良好口碑,社工机构一定迅猛发展。我们的政府一定要定好位,一定要从改善民生这个角度去思考社工建设的问题。首先开好药方,列好广大居民需要的服务项目;第二是选优秀的社工事务所和专业社工人才来服务;第三是做好政策制定,努力造就一支稳定的、不断壮大的社工队伍;第四是政府的社工委机构一定要廉洁自律。
参考文献:
[1] Richmond.社会诊断「M].美国纽约拉塞尔·塞奇基金会,1917.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