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政府大包大揽的养老项目,江门的“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更多地撬动了民间力量。图为江门社工登门入户为老人服务
罗湖区政府与社工机构签订购买社工服务意向书
从2012年的600多家社工服务机构,到2015年初的3500多家,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所提出的“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目标虽还有不小差距,但发展已经非常迅速。这个过程中,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是重要推手。在此推动下,更多基层服务组织、企业等加入,所以,我们看到了三社联动模式的推广,企业社工、禁毒社工、驻村社工等不同领域社工的发展。但其中,政府购买仍占机构资金来源的绝大部分,来自社会的支持相对较低。
在争夺政府资源中突围而出
以广东江门市为例,截至2015年7月,全市共有登记注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86所。2014年,江门市启动首届“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大力推动社工机构发展。这一年登记注册的社会工作机构数量是38家,比前4年的总和还多。可想而知,政府购买是这些机构目前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资金来源。
再看东莞市,2015年10月22日,东莞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14年度东莞市社会工作发展综合评估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对12家社工机构的分析结果显示,12家机构年度总收入超过1亿元,其中96.50%来自购买服务,包括市直岗位、镇街岗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等。而来自社会捐赠和其他方面的收入相对较少,作为较早发展企业社工的东莞,来自企业自主购买的资金放在总量里看也还太少。评估机构认为,这反映出东莞社工服务机构的筹资渠道过于单一,缺乏社会捐赠和民间投资等其他资金投入渠道,社会筹款能力偏弱。
同样是人力资源集中的深圳市,在企业社工发展上也走在前列。8月11日,深圳市民政局印发《深圳市资助企业社会工作实施办法》,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社会工作,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予以资助,企业社会工作经费由政府资金和用人单位按1:1承担,将此前的实践经验以规章制度的方式做了规范。
其中,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深圳市企业社工做得好、机构本身发展也十分迅速的代表。这家社工服务中心是甘照寰在2009年12月成立的。甘照寰总结至诚的特色和经验是,早立品牌、增强实力、自我造血。
在深圳,社工机构资金来源单一是不争的事实。至诚积极争取企业参与,一是以企业社工为突破口,“企业社工”也是至诚着重打造的服务品牌,创建了全国企业社会工作示范项目——冠旭电子社工服务中心、全市试点项目——工伤探视、全市最大的企业社工项目——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等等。2014年至诚获得了来自121家企业的资助社工服务,这部分资金超过550万元。二是通过福彩公益大赛、慈善公益项目大赛及其他社会基金会的项目创投,吸纳资金投入社会服务。
当然,政府购买也同样要努力争取。至诚现在承接的政府购买项目43个、岗位36个,资助项目10个、岗位9个,2014年这两部分资金总量近2400万元。按照这个资金比例,至诚筹集社会资金的占比明显优于内地社工事务所的平均水平。
但即便发展势头良好,也有隐忧。税务缴纳过重带来很大压力、招标项目结束后重新洗牌影响服务持续性和团队稳定、专业人才供应不足等问题,既是至诚的困扰,也是整个社工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三社联动”中社工怎么做
多方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基层服务机构、社会组织联合,也就是近期社工界最热门的词汇“三社联动”,但怎样联动,各地有不同的探索。那么既是社会组织,也是社工人才载体的社工机构怎样在其中发挥作用呢?我们来看一个最直观的小案例。
北京通过支持社工服务机构协助街道和社区强化能力建设、评估居民需求、设计服务项目、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三社联动”方式。2015年6月,西城区某社区社会组织向睦友社会工作事务所的社工反映说,他们在上门探访老年人的时候,感觉除了几句家常话就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做什么。于是,社工与这家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一同上门探访两户老人,观察老人的居住环境、精神状态,评估老人的需求。
探访之后,社工与他们一同分析,根据评估发现,由于老人居住环境光线较差,且屋内有台阶,浴室没有窗户,照明差,社区社会组织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关怀和预防跌倒的服务,睦友社工机构有“不倒翁”老年人防跌倒项目资源,这样,社区社会组织成员在接受培训后就可以将防跌倒的注意事项和建议作为入户探访老人的一个切入点。这家社区社会组织同意引入老人防跌倒服务,并在社工协助下,制定了培训计划和经费申请,提交社区审批后报街道审批。
得到社区、街道同意和经费支持后,睦友的社工协助该社区社会组织联系了北京市第二医院的医护人员为队员做防跌倒知识培训,同时联系了一位专家为组织队员做了关于沟通技巧的培训。除了提升组织能力外,社工还协助该社区社会组织整理活动档案,填写文字记录表,汇存照片影像资料,撰写活动反思,并向社区、街道分别报送了活动信息,争取社区和街道的进一步支持。
随后,社工与该社区社会组织商议,由社工带领几位组织核心成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防跌倒风险评估,亲自引导组织成员学习掌握多维度评估老年人的需求、输送有效的服务、不断根据需求调整服务方法和内容。
这样小规模的一次社区服务老人活动,也可以看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社工的协作,社工提供知识和相关资源,街道、社区提供物质支持,社会组织发现和执行解决问题的最终步骤。也许每个社区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都不一样,但调动各方智慧、力量和资源,一定可以最快最完善地解决问题,满足居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