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童小军 博士 副教授
主讲语言:中文
时 间:2015年11月27日 周五 下午14:00-16:30
地 点: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校内镜春园83号
(北大办公楼往北再往东,停车场路北曲径往里走100米)
主 办: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于11月27日(周五)举办社工茶座系列第1期——“我们究竟有多少误解?--- 有关社会工作本土实践的思考”。
本次沙龙很荣幸邀请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的童小军博士。童小军博士将与大家分享她对过去十年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思考。
童博士将首先分享她本人对社会工作本质的阐述。借助哲学视角下的范畴和定义概念,童博士尝试对国内外有关社会工作本质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指出现有的本质探讨均停留在中位范畴,没有上升到上位范畴,从而导致了目前社会工作领域广泛存在的对社会工作本质的误解。例如,学术界认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时时被构建的,因此,中国的社工本质与港台,或是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本质是不同的。
童博士从上位范畴层面,对现有社会工作本质的界定和阐述进行了延伸/提升,将其界定为社会福利制度的组成部分。以此为基础,依据社会制度理论,童博士进一步论述作为社会制度的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对全球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进行了说明;并按照这种发展规律对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的实然状态进行了反思, 对其应然发展进程进行了预测。在上述论证过程中,童博士奖尝试澄清一些社会和/或社工专业领域普遍存在的疑惑或误解。例如:国外社会工作起源于民间宗教慈善,是独立的专业,发展得很好;因此,我国的社会工作必须独立于政府才能得到良好发展。
沙龙希望给参与者提供一个自由、愉悦的非正式交流平台,欢迎有兴趣的社工老师、学生、NGO工作人员及实务社工参与。
中心将免费提供茶水咖啡,也鼓励您自带水杯或喜爱的茶与同工一道品茗畅谈。
会务信息:
1.参与的人员请直接回复邮件至chinaswrc@163.com;
2.如需协助或有任何疑问,请您随时与中心工作人员联系。联系人:杨洁
电话(或传真):010-62757232
电邮:chinaswrc@163.com
主讲人童小军博士简历:
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工作研究生院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学习后,于2005年回国,就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先后担任中青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2005.11-2010.10)和中青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2010.10-2014.06);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2014.06 –今)。
博士学习阶段与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博士毕业论文为“美国收养家长和中国被收养儿童——跨文化现象学研究”。回国后,在承担专业教学的同时,主要聚焦下面三个方面的研究:
1、儿童/未成年人问题研究,发表了若干有关童工、儿童拐卖、校园欺凌、在校未成年人援助交际、留守儿童、弃婴、亲职与儿童虐待等问题的学术论文;
2、儿童/未成年人福利和保护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参与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项目、“百县千村”儿童福利体系建设项目等国家政策试点项目,撰写了大量项目调研报告,开展政策倡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岗位设置、职责界定、流程规范、标准制定等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在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3、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教授研究。
现为第二届全国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和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