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民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社会工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本次论坛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发起,以“社会工作与扶贫济困”为主题,旨在从国际化、多元化、本土化的视角,交流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社会工作的模式与经验,探讨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济困的路径与策略,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社会工作领域的相互学习与务实合作。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出席论坛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世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顾朝曦副部长指出,扶贫济困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使命,发展社会工作是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升扶贫济困成效可持续性的重要制度安排。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社会工作在扶贫济困中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政策与实务体系,为社会工作助力扶贫济困奠定了良好基础、营造了良好环境。在政策制度方面,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政策为基础、以地方政策为支撑的社会工作制度框架,为发展社会工作、助力扶贫济困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人才队伍方面,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家总体人才工作布局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了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突破50万人,为创新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推进反贫困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服务网络方面,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建立了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加强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保障;探索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服务机制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服务机制,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加强与创新。在服务实践方面,以城乡贫困人口、特殊群体和受灾群众为重点,实施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社会工作支援计划等一系列服务项目,充分彰显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有力展示了社会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团结、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专业作用。
顾朝曦副部长提出,民政部作为中国政府具体负责社会工作的职能部门,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社会工作的理论、政策与实务研究,不断丰富完善体现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制度体系与实务模式,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将继续推进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服务机制建设,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继续推进社会工作助力扶贫济困,切实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可及性和获得感。
顾朝曦副部长强调,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在经济结构、社会特征、文化传统、居民需求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社会工作领域更应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政府和民间在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实务等方面的对话交流与多方合作,为推动中国—东盟地区乃至全球社会工作和反贫困事业的发展进步贡献智慧。
论坛围绕“社会工作发展经验、机遇、挑战和对策”,“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济困的使命、角色、经验和对策”两个主题开展了研讨。来自文莱、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个东盟国家的26名政府官员、16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并做主题演讲。民政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社会工作专家学者、部分省(市)民政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负责人50多人参加了论坛并与东盟各国代表开展了对话研讨。
论坛还就中国和东盟各国社会工作发展发表了主题倡议。各国代表一致同意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推进社会工作立法,健全社会工作政策,加大社会工作投入,为社会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一致同意推动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评价、使用与激励机制,有效保障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着力提升其专业服务能力与素质。一致同意推进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济困,有效回应困难群体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发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专业优势,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赋权增能,帮助他们建构支持网络、改善生活境况。一致同意加强社会工作研究合作,定期举办社会工作学术会议或高端论坛,搭建社会工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交流互动平台,分享社会工作研究成果,探索社会工作共性规律,完善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促进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一致同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推动社会工作行政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加强人员交流互访和人才合作培养,推动发展国际化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一致同意加强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促进本区域社会工作在全球的影响力,为其他区域社会工作发展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