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民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社会工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本次论坛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发起,以“社会工作与扶贫济困”为主题,旨在从国际化、多元化、本土化的视角,交流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社会工作的模式与经验,探讨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济困的路径与策略,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社会工作领域的相互学习与务实合作。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出席论坛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世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一百多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地区和东盟10国的政府官员、社会工作学者、实务工作者出席了这次盛会。
我中心主任王思斌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平行会议——社会工作发展经验、机遇、挑战和对策上做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与挑战”主题发言,介绍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过程,指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发展方式上回应社会需要,人才培养先行;发展特征上转型发展与创新发展并举;发展机制上的嵌入型发展与互构性发展;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密切合作等特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包括:处理好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关系,社会工作专业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滞后等。
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的代表介绍了各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这些国家有的有比较悠久的社会工作发展历史,有的发展较慢;有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比重较高(如菲律宾),有的社会工作教育刚刚开始。但是各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社会工作在地区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上有较多关注。
王思斌教授在发言中还指出,中国与东盟同属发展中国家,有比较相似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与东盟的社会工作发展可以有互相借鉴的地方,有合作发展的聚焦点。东盟有的国家的社会工作发展较早、专业化进程较长,为本国人民的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值得中国同行学习。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社会工作方面应该有更多交流,发展本国(地区)的社会服务,改善民生、改善基本人权,增强底层社会的权能,促进社会发展、社会正义、社会和谐。通过交流合作、总结经验,可以形成具有本土特点、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模式及经验,促进专业社会服务的发展,建构各自社会所需要的社会福利传递、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并为世界社会工作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思斌教授还向各国与会人员简单介绍了北京大学与亚太地区、东盟各国在社会工作教育方面的学术交流史,介绍了 “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建立的“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亚洲资源中心” (IASSWRC)的职能和活动 。中心主任阮曾媛琪教授与王思斌教授商议,中心要积极地开展活动,促进中国与亚太国家地区(包括东盟)社会工作的合作交流。(供稿:王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