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进程中,妇女社会工作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社会组织关注,一些高校开设妇女社会工作课程。很多社会组织围绕妇女、儿童和家庭的需要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许多省市妇联组织积极探索,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承认,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制度性瓶颈。
社会性别意识
难以进入社会工作组织的专业服务。开展有社会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服务是妇联组织积极倡导的,但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是,妇联组织缺乏开展直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人、财、物条件,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依旧停留在其原有的体系框架内,难以突破。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妇女服务时其经费来源、服务内容、服务理念大多与妇联组织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缺乏社会性别引导,也难以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妇女服务之中。
满足妇女需要应实现多元主体参与,但妇联组织缺乏向社会购买服务的能力,一方面受到经费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妇联组织的定位有关。妇联组织是妇女群团组织,并不具备政府部门的领导权力,因此,在推动社会参与妇女工作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协调一次相关部门的资源来获得支持。
妇联组织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与社会组织关系难以理顺。一些地区妇联组织积极整合社会组织资源服务妇女工作,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影响力、影响范围和可持续性难以保证。就目前国内妇联通过社会组织开展的妇女社会工作服务而言,通常的做法是妇联组织根据本地区妇女儿童发展的需要申请政府购买社会组织项目,项目获得批准取得经费支持后再组织一些社会组织申请子项目,去开展服务。或者妇联组织对其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的会员和一些愿意从事妇女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提供申请项目的支持性服务,鼓励这些社会组织去向政府申请财政支持,以开展妇女儿童服务。这些经验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受妇联缺乏稳定开展社会工作的财政来源的影响,使得这些服务难以形成品牌性服务去推广。项目的服务范围和影响都不大,可持续性不强。对妇女需求的满足呈点状分布,难以满足更多妇女的需要。
总之,将社会工作引入妇女服务已经成为各级妇联组织的共识,但受妇联组织的定位及其所拥有的权力影响,在推动妇女社会工作发展方面举步维艰。面对这样一种状况,如何有效而合法地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将妇联与社会工作“两张皮”贴合在一起,是妇联组织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政府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推动妇女社会工作发展,最重要的路径就是政府立法,明确妇联组织参与妇女社会工作发展的角色、地位与权力。从现有的实践基础与经验来看,第一,明确妇联组织是妇女社会工作的领导者、指导者,这样才能实现妇女源头维权的目标。第二,政府要为妇联组织推动和参与妇女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真正实现“妇女之家”有人、有钱、有阵地服务妇女的目标。第三,各级妇联组织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参与社会治理、发展妇女社会工作的能力,真正把妇联组织建成妇女的“温暖之家”。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群团组织要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为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相信妇联组织在社会工作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妇女社会工作将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作者系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