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曾媛琪教授(大公报记者杨州摄)
【大公报讯】记者杨州报道:投身教育行业,一做就是30载。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对教育有一份热诚,上月获理大长期服务员工奖。当内地未有社会工作的理念时,她致力推动内地社工发展,其中经大学培育了数百名社工毕业生,从无到有,与他们同行并见证社工得到社会认可。
阮曾媛琪于1986年加入理大,之前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社工,她察觉到香港和内地未来对社工有需求,故回港积极推动社工教育,更于2000年成功推动理大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办内地首个社会工作硕士课程,历经七届,为内地培育235名社工。她说,这些毕业生在不同的范围和地区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教育及社会服务工作,自第一届仅15人一班,到最高峰40人一班,虽然这课程已完结,但促进内地大学开办同类课程,现已发展至104个。
谈及为何参与内地社工的发展,阮曾媛琪说,中学时对内地感兴趣,自己又是想做社工,看到内地改革开放,社会必将衍生各类问题,而内地对社工未有认识,故萌生出为内地培育更多社工导师的念头。问及开荒者的难处,她表示,有目标,有理想,“值得做,就不困难”。
除了合办硕士课程,理大与北大亦成立“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推动内地社会工作培训,帮助培养内地社工师资。阮曾媛琪表示,培育多年的社工参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灾后工作,包括心理辅导、重建等,如在映秀小学提供支援,又成立映秀社工站等。她说,社会工作最重要是“落手做嘢”,学生一定要有实习经验,与“服务学习”的意义差不多。
2008年至2012年间,阮曾媛琪担任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会主席,是该协会成立80年来第一位来自亚洲的主席,她积极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工作教育。她认为,在国际社会工作教育领域要有“亚洲声音”,向国际人士分享亚洲的社会工作经验,尤其是理念,让更多人知道亚洲模式。她强调,社工重在“同行”,而不是“救济”,社工不仅要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更要有包容心及国际视野。
理大在上月举行长期服务员工颁奖礼,表扬259名服务理大多年的教职员,当中有两名服务达40年,有18名服务达35年,有27名服务达30年。